
光西吊橋
大坑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好地方,因為有山有水,所以橋特別多,從坑頭到口埔(口埔,日治時代大坑的市集)幾經溪流的要道,在日治時期即已興建完成大坑第一吊橋(逢甲橋)、大坑第二吊橋(清水橋)及大坑第三吊橋(廣盛橋)等三座主要橋樑。
然而大坑的西爿山居民卻無橋可過,農產運貨及小朋友上學仍須渉溪(大坑溪)而過,直到民國49年雨季溪水暴漲,水流湍急沖走了兩位大坑國小的學生,經地方人士奔走請命由李玉文先生設計監工,才建造了這座長76公尺寬1.8公尺,連接大坑溪兩岸的光西吊橋。由於不敵歲月侵蝕,逢甲、清水、廣盛等吊橋陸續拆除,改以水泥橋替代,而碩果僅存的光西吊橋在民國88年修建至今仍風采依舊。
光西吊橋雖然交通功能已不復以往,但卻成了休憩散步的好去處,橋下大坑溪生態豐富,西爿山林木翠綠依舊,晨昏漫步在吊橋上,微風徐徐吹彿,徜徉青山綠水之間,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光西吊橋資料出處:臺中市大坑文化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