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揭弊者保護法》(俗稱「揭弊者保護法」)是臺灣首部專門保障揭弊者權益的法律,已於2025年7月22日正式施行。 該法主要為鼓勵公部門及特定企業的內部員工勇於舉報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弊案,提供包含身分保密、人身安全保護、工作權益保障、以及責任減免等「3保1減」的全面性保護措施。 此外,法律也明訂了對無故洩漏揭弊者身分者的罰則,並設立獎勵機制,以建立透明廉潔的政府。
主要保護內容:
- 身分保密:
嚴格保護揭弊者身分,禁止無故洩漏;公務員洩密最重可處5年徒刑。
- 人身安全保護:
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並對意圖報復揭弊者及其親屬的行為加重刑罰。
- 工作權益保障:
禁止對揭弊者採取解職、降職、不利調職等不利處分,若受不利影響,可請求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
- 責任減免:
若揭弊者也參與了弊案,符合證人保護法要件者,可依該法給予減輕或免除刑罰。
適用範圍與對象:
- 適用範圍:
包括政府機關、公營事業、以及政府捐助或控制的法人或事業機構。
- 揭弊者對象:
為公部門人員、接受政府僱用或聘任的相對人及其員工。
獎懲機制:
- 獎勵:: 揭弊行為若查獲不法事實,可給予獎金。
- 罰則:: 對採取不利措施者課予行政罰;無故洩漏揭弊者身分者,將處以刑事罰。
立法目的:
- 鼓勵員工勇於揭發不法行為,協助偵辦弊案。
- 實現反貪倡廉與透明施政,增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